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当中

2024-05-11 04:59

1.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当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过程。它对教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地理是一门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物产、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无限性和知识要素间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诸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清楚、透彻。仅仅依靠传统的常规教学难以奏效,必须运用模型、标本、图表、录像、电视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地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运用现代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意味着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地理学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例如:国土整治土地区划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重建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必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得以普遍应用。例如,传统费时费力的地面测绘、航空摄影必须为速度快、信息密度高、时性强的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所取代。
(二)现代科技教育原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教师以科学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科学的传授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能力。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地位作用,结合相关内容的科技知识自然地渗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释与检验能力。 
2.兴趣性原则。
学生中存在着对科技爱好的潜在因素,只要适当引导,这种潜在因素就能被击活,使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更要注意及时引导他们从感性兴趣向理性兴趣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真正的理智型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多种思维过程,还包含绘图、查阅地图、环境要素监测、气象观测等有型操作技术。大量的实践性学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积极作用。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立场,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地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利于教学过程各方因素的综合。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完善
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中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灵活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高层次追求。而技术的门槛效应、设备的价位效应和人员的观念效应一直是地理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从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来看,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一)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课件创作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紧密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件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技术,在广泛搜集素材和精选课题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教学软件开发方面个人实用性开发和集团商业性开发结合不紧密,教师间横向交流不畅通的现象较普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是,软件公司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多媒体平台,使教师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大的开发成果,使课件的群众性开发推广和普及更具现实意义。
(二)资源的配套共享。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由于地区、学校之间在资金、设备等拥有量上的不均衡;各级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上的差距;教育教学资源确实存在着一个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将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当中

2. 如何利用教育技术上好高中地理课

如何利用教育技术上好高中地理课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并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和质量。开学第一课是地理学习的开端,学生主动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前提,高中地理知识点多,与图结合性强,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难以保持的原因。以下,我以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模拟情境,使得学生的感觉与思维都为地理而动,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学空间性强,往往是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而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从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例如展示世界十大地理之谜,世界最美的地区,中国最适合人居的城市这些学生比较关注的地方。 
二、运用google地图等现代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1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展示google 地图,让学生对电子地图形成初步认识。 
2 、介绍google 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初步实践。充分掌握google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寻找典型目标地,引导学生,使用学会的基本使用方法,找到该目标地,增强学生对电子地图的认识。4 、设定小目标地,让学生通过刚才掌握的寻找方法,独立寻找,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5 、小组讨论,从google地图上寻找感兴趣的地理事物,小组内相互合作帮助;形成小组分工合作的习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加大课堂密度,展示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难于掌握,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 GIS 的技术,选择两个差别比较大的区域:东北区域和长江流域。两地最大的差别是气温和降水,元素为温度图、降水量图,学生按年分布的降水变化图、温度图、积温图放进去,东北冷湿、长江热湿的特征就明显体现。再如是我国有一条很重要的冬小麦界限,我们课以我们把温度、湿度、农业的耕作制度、农业的作物分布放到一起几个地理要素输人,可以得出长江一带的一年三熟制或者是三年两熟制部分地区。利用 3S在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比如说荒漠化或者水土流失用一些 GIS 的手段也可以表示得非常地清晰。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结合就会更清晰,比如说中国的荒漠化,拿遥感可以直接看荒漠化的范围,在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的时候就要结合 GIS 了。荒漠化是个过程,所以需要时间上的温度、湿度的变化,老师拿两个或者三个时间的温度图、降水量图放到一起,可以看到自然环境本身是一个钢化过程。这个时候再来讨论人类的活动对荒漠化影响。教师还可以考虑把这些资料、这些图像都给学生,如果学生初步地能够掌握一些 GIS 的分析方法,让他去探讨这个原因究竟是怎么出现的,这就比教师直接讲给他效果要好得多。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 
高中的地理对于人文地理的教学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这些生产环境脱节,理解起来较难。突破这一类教学难点的方法如下:(以高中“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节教学为例) 
运用空白世界地图投影一一学生做小小农业专家,填出各地该种植哪些农作物,原因是什么一一利用地图复习旧知,启发、设疑,导人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一一掌握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一一联系旧知,以图释文、学生归纳分析;学生绘制简易图表——根据图表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特点一一学生进行图表联想,分析归纳,建立区域分布概念;运用电教媒体一一出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实例图像一一化抽象为具体,指导学生找出规律,改进记忆方法;运用空白世界地图投影一一进行填图训练一一强化记忆。在利用多媒体提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的同时,教师必须进行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画龙点睛的语言诱导,启发学生带疑思考,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将视听得到的知觉形象和表象转化为概念,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根据地理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手段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方法还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当然,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作为年青教师,我们还仅仅是刚刚起步探索阶段,许多方面仍未较好利用,方法也未必使用恰当。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发挥现代教育在教学中的优势,关键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以发挥现代教育的最佳效益。在这一方面,希望与广大同仁来共同研究、探讨,使现代技术的利用也能走出一条“高效、高标、优质”的道路来!

3.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电教手段

简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电教手段
作者:Ada徐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

一、明确一般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要将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而这往往导致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不仅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教手段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切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激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基础。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便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远到近,从无到有、从简到繁,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要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高考取消了地理科,给培养地理人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二节“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时,我充分发挥了幻灯的作用,制作了一个灯片,把城市周围的主体要素:资源、能源、交通、河流、农业生产等情况描绘出来,然后向学生提问:“假设建立某一工厂,应安置在何处,为什么”。这样既克服了照本宣科的弊端,又给学生带来了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把它用到实践中去。又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有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我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气候的变迁、生物的迁移、农业生产的变化等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有想象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开拓。

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完成情况,是检查教学工作开展状况的重要依据。1991年国家颁布《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我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使得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在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虽仅仅走过六十个春秋,但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我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更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样在谈到我国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我也选用一组合适的画面,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时,存在问题、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建国后,我国在各行各业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就是最好的见证。学习中展示一些具体真实的画面,既能让学生了解国情,深知目前国家还并不富裕,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又能让学生明确科学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总之,运用电教手段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地理教学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电教手段

4.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极大的丰富了地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提供条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
3、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行考试制度,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①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基于以往我们学习知识的特点是范围专一的,结构组合是线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即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尤其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

5.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过程。它对教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地理是一门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物产、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无限性和知识要素间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诸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清楚、透彻。仅仅依靠传统的常规教学难以奏效,必须运用模型、标本、图表、录像、电视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地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运用现代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意味着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地理学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例如:国土整治土地区划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重建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必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得以普遍应用。例如,传统费时费力的地面测绘、航空摄影必须为速度快、信息密度高、时性强的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所取代。
(二)现代科技教育原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教师以科学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科学的传授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能力。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地位作用,结合相关内容的科技知识自然地渗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释与检验能力。 
2.兴趣性原则。
学生中存在着对科技爱好的潜在因素,只要适当引导,这种潜在因素就能被击活,使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更要注意及时引导他们从感性兴趣向理性兴趣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真正的理智型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多种思维过程,还包含绘图、查阅地图、环境要素监测、气象观测等有型操作技术。大量的实践性学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积极作用。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立场,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地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利于教学过程各方因素的综合。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完善
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中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灵活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高层次追求。而技术的门槛效应、设备的价位效应和人员的观念效应一直是地理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从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来看,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一)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课件创作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紧密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件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技术,在广泛搜集素材和精选课题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教学软件开发方面个人实用性开发和集团商业性开发结合不紧密,教师间横向交流不畅通的现象较普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是,软件公司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多媒体平台,使教师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大的开发成果,使课件的群众性开发推广和普及更具现实意义。
(二)资源的配套共享。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由于地区、学校之间在资金、设备等拥有量上的不均衡;各级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上的差距;教育教学资源确实存在着一个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将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6.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过程。它对教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地理是一门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物产、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无限性和知识要素间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诸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清楚、透彻。仅仅依靠传统的常规教学难以奏效,必须运用模型、标本、图表、录像、电视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地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运用现代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意味着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地理学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例如:国土整治土地区划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重建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必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得以普遍应用。例如,传统费时费力的地面测绘、航空摄影必须为速度快、信息密度高、时性强的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所取代。
(二)现代科技教育原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教师以科学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科学的传授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能力。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地位作用,结合相关内容的科技知识自然地渗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释与检验能力。 
2.兴趣性原则。
学生中存在着对科技爱好的潜在因素,只要适当引导,这种潜在因素就能被击活,使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更要注意及时引导他们从感性兴趣向理性兴趣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真正的理智型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多种思维过程,还包含绘图、查阅地图、环境要素监测、气象观测等有型操作技术。大量的实践性学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积极作用。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立场,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地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利于教学过程各方因素的综合。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完善
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中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灵活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高层次追求。而技术的门槛效应、设备的价位效应和人员的观念效应一直是地理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从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来看,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一)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课件创作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紧密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件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技术,在广泛搜集素材和精选课题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教学软件开发方面个人实用性开发和集团商业性开发结合不紧密,教师间横向交流不畅通的现象较普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是,软件公司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多媒体平台,使教师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大的开发成果,使课件的群众性开发推广和普及更具现实意义。
(二)资源的配套共享。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由于地区、学校之间在资金、设备等拥有量上的不均衡;各级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上的差距;教育教学资源确实存在着一个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将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

7.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谓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过程。它对教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地理是一门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物产、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无限性和知识要素间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诸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清楚、透彻。仅仅依靠传统的常规教学难以奏效,必须运用模型、标本、图表、录像、电视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地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运用现代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意味着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地理学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例如:国土整治土地区划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重建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必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得以普遍应用。例如,传统费时费力的地面测绘、航空摄影必须为速度快、信息密度高、时性强的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所取代。
(二)现代科技教育原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教师以科学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科学的传授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能力。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地位作用,结合相关内容的科技知识自然地渗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释与检验能力。 
2.兴趣性原则。
学生中存在着对科技爱好的潜在因素,只要适当引导,这种潜在因素就能被击活,使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更要注意及时引导他们从感性兴趣向理性兴趣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真正的理智型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多种思维过程,还包含绘图、查阅地图、环境要素监测、气象观测等有型操作技术。大量的实践性学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积极作用。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立场,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地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利于教学过程各方因素的综合。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完善
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中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灵活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高层次追求。而技术的门槛效应、设备的价位效应和人员的观念效应一直是地理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从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来看,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一)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课件创作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紧密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件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技术,在广泛搜集素材和精选课题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教学软件开发方面个人实用性开发和集团商业性开发结合不紧密,教师间横向交流不畅通的现象较普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是,软件公司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多媒体平台,使教师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大的开发成果,使课件的群众性开发推广和普及更具现实意义。
(二)资源的配套共享。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由于地区、学校之间在资金、设备等拥有量上的不均衡;各级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上的差距;教育教学资源确实存在着一个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将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