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更新有哪些挑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2024-05-19 19:29

1. 社区更新有哪些挑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仲量联行的城市更新白皮书《聚焦社区更新,唤醒城市活力》中也提出,建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上也要进行积极的探索,比如利用闲置空间建设超市、餐饮店等设施,既方便了业主也能让社区有持续运转的能力。你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社区更新有哪些挑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2. 房地产业内人士支招 社区如何可持续发展

“已建成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高层论坛研讨会 在已建成小区中,停车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上世纪90年代建的房子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过时”;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些影响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今已明显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政府、设计师、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如何避免历史的局限性和一时的疏忽,让未来少一些遗憾? 面对这些困惑,近日,北京晚报楼宇周刊主办、北京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协办了“已建成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高层论坛”,邀请来自政府、学者、开发商、业主、物业公司等代表共同就此话题进行了探讨。 嘉宾: 北京规划院详细规划研究所所长 王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袁镔 北京万科星园业主 田丽萍 申怡茹 当代集团总裁 张雷 北京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有富 阿特金斯国际公司中国房地产部总经理 刘嘉峰 北京万通先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健 北京银达物业公司副总经理 薛福志 已建成社区面临3大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吴有富: 首先,我们看一下可持续发展的权威定义。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后来也被形象地称为“代际平等”。已建成社区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法律法规变化、社会发展要求变化产生的问题。2.系统性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造成的问题。社区的出生期阶段,开发商即使符合现有的行业规范等标准,甚至以超越现有条件的标准建造,也不一定能适应长期的发展要求。因此,合理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是必须的,而且开发商应该更多地考虑系统的可改造性,或者说易于升级的特性。3.短期行为问题:主要是经济学上的为了短期的利益,进行不切实际的或者需付出高昂代价的行为,具体实施困难并牺牲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社区应该重视文化建设 薛福志:小区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是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的当务之急。业主住在一起是因为投资的品位,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物业要跟得上这种变化。社区的许多财产都是业主花钱买的,他们维权的意识也比较强,也越来越关心社区方方面面的建设。所谓文化是群体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社区扩大了就变成了一个社会,缩小了就变成了一个家庭。小区文化建设是国家稳定,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一环。一个干净文明的小区必然会使业主养成好的习惯。物业公司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往往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我们应该倡导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业主与物业之间应理解、互信与支持。物业与业主有两个原则:小区业主有权选择物业,业主应该自觉交纳物业费。 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之间应该多沟通 田丽萍: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对保洁员不够尊重,我们就自发地组成一些老年团队,教育年轻人;我们认为物业有什么问题就向他们提出来。我觉得对于已入住小区来说,只有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做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能有助于整个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申怡茹:万科的房子,在北京相对来讲确实很好。一是住在这儿有安全感;二是舒适感;三是亲切感,不管是销售人员,还是保洁人员,对待业主都很亲切,很礼貌,很热情。不足的地方呢,就是应该考虑老年人的位置。所有的小区基本上留守人员都是老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一定要有,开发商一定要多用心一些做产品,多想一些,想得长远一些。 全社会提高“住宅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王引:一个好的居住小区应该成为一种文脉的体现。对一个城市而言,好的居住小区应该是城市的精华,应该留下来。开发商扮演建设和管理的角色,或者说是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开发商在小区的新建时期,有一定的超前性,建筑如果能很好地保持30年、50年,对一个小区来说是很好的,然后才是在小区居住的人群。简单说,物以类聚,开发商首先要为自己的社区定位,如果要做一个长久的开发商,就要考虑自己的建筑能够长久地矗立在这个城市当中。开发商要为物业公司打一个好的基础,为以后留下一个好的遗产。 开发商如何支持不同时期小区的建设,我想在资金方面应该投入更多一些,有了资金的支持,由物业来牵头,共同维护小区的环境,这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好的行为。国内好多住了若干年的社区外部环境已经很糟糕,但居民内部的房子还很好,这说明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差一些。另外,现在物业公司的诚信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大家换位思考,我觉得比较容易达成协调,再有就是涉及到政府的问题,政府的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节能保证社区可持续性发展 袁镔:建成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后如何往前发展,有哪些工作可做,这还要从一些发展问题来说。1990年100户只有0.7户安了空调,现在一户不光是安一台的问题了,建筑能耗直线上升,已建成社区面临着一个改造问题。中国没有注重建筑节能,这些建筑在未来几年将大量消耗能源,北京和欧洲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德国现在每年每平方米耗电在100度的建筑基本上不允许盖。哈尔滨、徐州已实行节能住宅小区。我国是一个能源小国,石油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1%,这种情况是非常严峻的,包括采暖、地下水等方面。挪威在冬天室内温度每降低一度,能源节约可达6%,所以他们把采暖的温度降低一些,全国节能达30%。 已建成社区可持续发展更要关心生产模式的改变。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分区的,但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交通问题,现在很多人工作方式在变,有些人在家上班,怎么把生活和生产联系起来;生活方式改变,社区怎么适应这些改变,所以可持续发展不光是水、电、能源的改造问题,还有文化观念、服务等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大问题。 要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 赵健:前两天参加了意大利的一个环保论坛。我感觉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不同的层面都有很多的讲解。从开发商来讲,在前期的投入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建设当中,有一些软性的东西。对一个老的小区,我们都有一个评判,如何更好地进行改造,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永恒的问题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法规的不断完善,我们更要不断地从人性、从解决人的舒适性这方面来考虑。 设计要有前瞻性 刘嘉峰:首先,要对已建成社区做跟踪调查,检查当年的设计构思是否合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欧美国家,建筑师都十分重视跟踪了解设计与人群实际使用活动的一致性,这对于建筑师真正理解特定人群对建筑的使用非常重要。 第二,由于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水平急速提高的特殊阶段,因此人们对居住建筑社区设施及环境的要求都在迅速提升,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更强调前瞻性,如停车位的数量,节能设施的引入,不同年龄的居民对活动设施要求的变化等。 第三,产品的进一步细分、细化。五年前的同一批客户今天可能已发展为不同的层次,他们的需求已经大不相同,因此,规划设计需要在一个社区中尽量细分成不同的分区、不同的组团、不同的尺度,从而使设计更为贴切。 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的3个方面 吴有富:1.实体使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新的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造,并通过已有社区的形态来影响区域/城市的发展方向等。例如:更换新的装修材料符合新的室内环境要求、调整户型适应家庭规模的增长,完善、更改社区配套功能适应人们使用需求,引导城市发展投资方向等。万科城乡结合部开发的成果就是以自己的已建成社区来影响带动区域发展,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例子。 2.社区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文化的营造和发展就好比人的发展进化,良好的社区文化除了具有自身的特色外,还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在社区开发完毕,开发商为社区已经种下了特有的文化气息。这种基因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不断的进化改变,一方面,它会保有原有的一些特性,但同时社区的文化也会适合新时期的大环境,形成协调的共生关系。 3.社区价值的可持续性。客户通过租、售实现对产品的投资回报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高科技保证社区可持续性发展 张雷:可持续性发展是可持续的主题,也是永恒的主题,是开发商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永远是一对矛盾。当代集团这次在深圳住交会上的主题:当代孵出了恐龙,意思就是保护大自然,有了适合的生存环境,做到了可持续发展。2000年,当代集团建立了“贝尔实验室”,专门研究住宅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当时当代集团把北京第一造纸厂改造成为当代总部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厂房的结构及优势,当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当代万国城的设计从各方面都做到了能够达到可持续性发展。MOMA寓所在这方面更是一个典范。(段冰)

3. 如何在旧城改造中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内容包括
  ①改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②改善城市环境,通过采取综合的相互联系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体,减轻噪声污染,绿化并整顿开阔空间的利用状况等;③更新、调整城市工业布局;④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系统;⑤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并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旧街坊改造成完整的居住区。

2
旧村改造
  进行旧村改造,是推进郊区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利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有利于加强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农村地区的抗灾防灾能力;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摘自《北京旧村改造试点指导意见》)
编辑本段旧村改造主要工作内容
  旧村改造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村域规划编制,居民点改造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产业结构提升等内容;主要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低效无序利用的改进提高用地效率,改善村居环境,腾退建设用地,并将腾退出的土地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   由于旧村改造往往涉及面积较大,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长期滞后,对大多数村来说,旧村改造费用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在旧村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允许采用村民集资,村集体筹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力量进行旧村改造,但由于其他配套政策的滞后,尤其是在集体土地流转经营方面的问题,给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旧村改造工作中出现了变相小产权方,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和合同欺诈等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积极配套相关土地和经济政策,一方面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监督资金使用。   同时,旧村改造工作也出现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通过旧村改造,村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进,通过对腾退土地的再次开发,带动集体经济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各自村域经济的发展特色。

3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行不?

如何在旧城改造中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如何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如下建议供参考:
1.积极与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保持联系,参加相关活动,互相合作。因为社区居委会是整个社区的管理机构,其运行机制受政府支配和指导。与社区联系就是与政府保持沟通。
2.对居民进行义务讲座、义诊或咨询活动。努力拉近居民与社区医院的距离,为居民提供便利
3.在硬件与软件方面提高技术水平,可申请资金以提升技术水平
4.聘请名医来社区为居民服务,提高自身知名度,吸引居民来社区看病,真正发挥出社区医院的便民作用。

以上拙见供参考:)

5. 在城市更新中,社区的更新改造需要哪些方面的创新?

仲量联行发布的2020城市更新白皮书《聚焦社区更新 唤醒城市活力》认为,社区的更新改造需要做到:资金筹措创新、空间利用创新、治理模式创新、运营管理创新,你可以看看这本白皮书,里面对城市更新内容有详细的介绍,还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在城市更新中,社区的更新改造需要哪些方面的创新?

6. 描述实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回顾过去几年开展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为未来的战略制定和政策调整提供判断的依据,是处在新的世纪到来这个关键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目前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势的发展来看,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入到各级地方、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将不断得到加强。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仅是把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转化为地方行为的需要,而且也可以充分调动各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主体,各级地方政府既最接近人民群众,最了解各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又担负着直接领导和管理当地重大事务,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的责任。制订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确定优先发展项目,促进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推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各级地方政府面向新世纪的中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参与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将从通过举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转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市场机制和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以及公众的综合决策机制。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期,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广大管理人员和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上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意识虽然影响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安排,即使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难以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虽然在综合决策机制的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是比较局限在政府内部跨部门机构的建设方面。因此,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点要转移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效能,鼓励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建立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和公众团体的综合决策机制上来。  3、环境管理将朝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环境保护和管理正在向着综合计划、行政命令、市场手段、自愿行动的混合途径的方向发展。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的中国,环境管理的体系也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第一,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法律体系。在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中,环境保护法律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市场公正,维持市场秩序,克服市场“失灵”的重要途径;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中积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明确企事业单位和消费者的经济责任,要改革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并提高收费标准,改变目前企业缴费买排污权的现象;并将逐步引入污染税或环境税,把一部分排污费改为在原料和产品环节征收污染附加税;第三,政府将加强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保证水体、空气、生活环境的清洁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等,实现现代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  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工业社会向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转变。信息社会以知识经济作为发展的动力,以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作为价值的体现,以技术和知识取代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发展方向。首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从相对封闭的社会进入全面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全球信息网络将各国各地区联结成一个“地球村”,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无边界全球经济”的挑战,使得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信息化使生产各要素进入不断地灵活地进行最佳配置的状态。第二,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朝着改变发展模式的方向转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点的知识经济,使人类对资源价值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第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使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知识要素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建立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  5、国际合作主体和渠道将趋向多元化。随着可持续发展领域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国内地方和部门以及企业界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将打破以往单一的政府主体和渠道的格局,出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多主体、多渠道的局面。国际合作渠道的多元化也是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逐步接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融入世界大市场。全球经济的不断一体化也使各国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进入WTO后将以更加开放的市场登上国际竞争的舞台。当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虽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拒不兑现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援助的承诺,使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来源受到限制,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又不断以“环境标志”等为手段筑起了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的绿色壁垒,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间的合作。另外,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国际援助机构正在考虑相应削减对中国的援助。因此,企业界参与国际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宽可持续发展各领域内国际合作的资金渠道,吸引的投资。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机会,树立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长期以来国际合作以政府担当主要角色的情况将必然发生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变化。

7. 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区将越来越多地承担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转移分化出来的职能部门和任务,社区工作的面越来越广,社区与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整体化进程,社区工作者还应做到“三创新”:
  一、要有创新意识:
  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社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1、要有大局意识。区虽是居民自治组织,实际上却承接了从政府和部门分配下来的各项任务,一切工作最终都要沉到社区,由社区来贯彻落实,社区工作做得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能得到及时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也能得到及时体现。因此,社区工作者时刻要想到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要站在党和利益高度,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团结协作,实事求是把社区的“亲民、爱民、为民”工作做扎实,为创造社区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作贡献。
  2、要有责任意识。区工作系于全局,责任重大,社区工作者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乐意吃苦、乐意为人、率先垂范、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精神,要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不能忘记忘记自己的职责,始终不能忘记做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树好自身形象,增强自身责任,才能把凝聚党心,民心的工作做好。
  3、要有任务意识。社区工作是“市民社会”工程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担负的社区党建、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就业、等其它领域的任务,可谓社区是个“针鼻子”社区工作者就必须尽心尽力,忘我工作,了解社情民意,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讲究艺术,从点滴做好、做实每件事,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和爱戴。
  4、要有发展的意识。社区工作要做到取信于民,凝聚民心,关键在发展。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群众工作的基础,有一定经济实体作保障,有全社会广泛参与,社区规划要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去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财力、物力、人力从何而来?关键在发展。整合社区资源、夯实社区基础是发挥社区功能,打造品牌社区、精品社区的关键所在,势在必行。因此,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和社区设施兴建。从而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对社区资源共享整合意识的形面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利于促进社区工作有序、完整、规范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要有创新的思路:
  社区规划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它又可亲可敬,实实在在,面临当前新建社区的形势雨季任务,社区工作者该干什么,怎样去干,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新的工作着力点。
  1、制定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从系统、层次、范围、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找准优势和劣势,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发挥更大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的社区资源的整合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促发展的目标任务。
  2、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强化思想发动、政策启动、典型鼓动、服务驱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利用居民爱家、爱院的热情,善于做工作,敢于做工作,学会做工作,调动起老百姓的积极性,激发居民的“主人翁精神”,社区工和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主观变为客观,从低效变为高效,从而达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群策群力搞好社区工作的前提。因此,社区工作者应尽一切可能、采取一切形式,发动、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等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3、调动和发挥驻区单位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着力解决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认识把“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社区工作者应努力增加载体,提供场所,创新方法,增添举措,通过开展各种新颖的、可行的、切合社区单位和居民实际需要的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为社区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从解决百姓闹心,领导操心,人人关心的事情入手。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中追求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因此,社区工作者要立足于”便民、安民、乐民、亲民、育民、助民”实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追求,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始终不渝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三、要有创新的知识:
  针对目前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知识理念越高的要求,社区工作者文化水平、综合能力、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提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补充技能,增长才干,使学有所成、用有所长、做有所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1、提高政策水平。随着政府和各部门各项工作逐步深入社区,居民与社区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政策、法律咨询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社区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政策、新方法,理解新政策、新法规,提高政策和法律水平,要吃透政策、熟悉程序、规范操作、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措施到位,以便更好地对政府、对居民负责。
  2、提高专业技能。社区工作终究要实现办事自动化、现代化。目前,社区许多工作出将逐渐纳入微机管理、区域联网,如:计生、社保、就业等、因此,社区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微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把握政策,服务居民。
  3、提高写作技能。社区不是一级政府,但也要经常向上级呈送各类汇报、总结、申请,为居民开具各类证明、初审居民的各类申请、请求等,所以,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基本的公文写作知识,规范公文写作要求,以便用文字更准确地表达自已工作的全貌。
  4、提高文体绘画能力。随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已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除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文体绘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社区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得心应手,以实现社区工作者的一专多能、样样懂,门门通的要求。
  总之,社区工作日新月异,年年都有新变化,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也要年年有新提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区和现代社区工作者。

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发展

8. 如何多方参与保护与可持续社区?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促进政府、企业、民间机构、社区、科研团体等在保护和发展层面的合作,协助发展资金的投入和保护行动的启动,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和谐的可持续社区。包括以社区为基础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青藏高原可持续社区发展;管理导向型的参与式保护区计划;保护区周边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计划。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以社区为基础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其他的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介绍。
社区共管是一种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长期共生、共存、共发展的保护发展模式,建立在保护区和社区双赢的合作理念之上。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中国项目首先对濒危灵长类保护区的周边社区开展社区共管行动。该项目在中国开展的工作有海南长臂猿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保护以及广西靖西县东部黑冠长臂猿保护区周边以保护为基础的社区发展。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广西靖西县东部黑冠长臂猿保护区周边以保护为基础的社区发展。该项目目标是对极度濒危的东部黑冠长臂猿及其栖息地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开展关于东部黑冠长臂猿及其重要性的保护意识宣传活动;通过对社区发展需求的综合响应和保护能力的提高,共同努力达到保护和发展的协调和相互促进。2008年3月,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中国项目选择最靠近东部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5个村,开展了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式的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状况调查。2008年4月,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又组织包括社区专家、广西世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保护区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社区护林员组成的一支20人的调查队,对拟建的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展了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调查和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边界协商工作,并召开总结座谈会,对此次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和整理。通过对资料的总结,编写了《拟建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调查报告》。